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這是我被師尊救回後,擁有第一幅師尊墨寶(複製品),不知道正品在哪?好奇…
師尊常拿這首詩來教我,心性上、禪修上,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。
媽媽已經過世兩個月了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每個人的一生,從小到大,可能對自己的內心與言行舉止設下一些規矩,有時稱為價值觀,有時稱為信條,有的可以普及大多數人,成為普世價值,有些規矩則需要正式聲明,就可能變成法律條文或宗教的戒律清規。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自己的規矩、底線,可能別人不知但自己知道的「逆鱗」,有的人難搞,就是「毛多」。所以,幫寵物梳毛都要順著方向,如果逆著方向,說不定有反效果(甚至被咬一口)。
順著毛摸,大概接下來發展是比較順暢的。
逆著毛摸,吉凶難料,也可能降低親密好感度。
我的意思是說,在這段為亡母修法、祈禱冥福的時間裡,又想起了許多「鄧盈嘉教授」,甚至「鄧振邦小友」的往事(博士班第一年的時候改名),尤其是回去老家整理的時候。
反倒是現在的我、屬於「釋蓮耶上師」的部分,比例很少,因為出家就是出家,沒有再回去住過。該有的規距就是這樣,這是一種比丘的自覺。
現在,媽媽過世剛好兩個月,我還在處理她遺留下來的「老家」問題,裏面有太多要「處理」的文件,到處充滿著在這裡進出過的人們的痕跡,特別是個人資料,應該銷毀。
我跟大姐說,我能做多少就算多少,你們都不能回來檢查這些東西,只能相信我、委託我來全權處理。我不能保證做到做嚴謹,但是我會盡所能做好。
這就是我做事情的「那條線」,一定有些基本原則,不會隨意亂決斷,尤其是我有過鄧盈嘉教授的企業管理顧問經驗,判斷任何事情的輕重緩急、孰先孰後,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又好像前面在媽媽過世第六七日的文章提過,年輕的鄧媽媽迷上了宗教某某道,幾乎是大多數時間都在辦道,而後又認識一個長輩,年輕的孤男寡女,一個老婆過世,一個老公過世,就這樣天雷勾動地火了。
我在鄧盈嘉教授大腦記憶區,看到一小段被藏起來、小時候的紀錄片,就把這段全看完了。(很多以為遺忘的事情,其實是刻意不去想而已)
那時候鄧盈嘉還不叫這個名字,原名叫做鄧振邦,是個國小生。人雖小,該知道的都知道。有沒有生氣憤怒?當然有,但是沒用,有一個當時思考的原則是:「生氣有用嗎?大吵有用嗎?怒氣發洩完後,可以讓他們分開嗎?我在國小所遇到的吃飯問題、學習問題、服裝儀容問題,甚至發燒生病,就能解決嗎?」
那時候我還小,還是選擇發脾氣,在媽媽跟長輩面前大吵。情緒發洩完了,發現大吵沒用,我還是小孩,誰會理我呢?兩個大人選擇避開我,去過他們的兩人世界,我怎麼辦?在家生悶氣。
後來得出一個結論,當一件讓人生氣的事情發生,預判是壞的結果,生氣有用嗎?能改變現況,朝向不會生氣發展的結果嗎?如果可以往好的結果,代表生氣有用,可以生氣。如果不可以導出好的結果,代表生氣沒用,徒勞氣壞自己,那就不必生氣,寧可把這股氣拿去運動、騎腳踏車繞嘉義的蘭潭、仁義潭三五圈。
這是我國中、高中開始騎腳踏車上學後,常用的發洩怒氣方式。打籃球打到深夜十點多,要不然就是半夜騎車去蘭潭拼命繞圈圈,直到氣消了為止。
因為我講的話,根本沒人要聽。我講了也不會有用。
後來,果然發生一件在年幼的鄧盈嘉教授心中埋下嚴重陰影的事情。
某天,長輩因為他女婿想投資漁船抓螃蟹,那陣子海鮮銷售很好賺,那個人自己沒錢,就想找錢來買船以及相關用具。算計了半天,算到我家的房子可以向銀行借錢,長輩就慫恿年輕的鄧媽媽,要我把父親過世後、登記給我的「遺產」(就是現在要回去整理的老家),讓他們拿去借錢,保證一定會還,不會讓我無家可歸。
我強烈反對、強烈不願意。對某人沒有信任感,怎麼可以如此草率就借房子讓他貸款?還不出來我要睡馬路,不是那個人到處流浪!當時我甚至像一隻抓狂的野豬(生肖)吼叫抗爭,結果,沒用。
媽媽在我的相關借貸文件上簽下我的名字,變成是我去借貸(房子是我的名字),然後錢交給長輩的女婿。誰當保人?我媽媽?還有長輩陳叔叔。
上週回去整理的時候,恰巧看到這份文件,上面的簽名都不是我的字跡。
當下眼睛閉起來,在鄧振邦的小時候記憶看到了這段往事。可憐,真的很替那麼小的鄧振邦難過,他無力挽回什麼。他也知道,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,海鮮產期如果不如預期那麼長久,產量也沒有預期的豐收呢?誰來還銀行貸款的錢呢?
小鄧振邦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攤開小學課本,不斷掉淚,書讀不進去,也影響了他的成績,從前三名大幅滑落到最後百分之十。
老師想知道發生什麼,就來家訪,看到的就只有我,沒有家長,而且我一個人在後院的「灶」添加木柴,燒一鍋熱水,等一下洗澡。那時候大家家裡都有瓦斯熱水器,或者電熱水器,我家是燒柴。
老師來看也沒辦法,只能跟我談幾句話,我什麼都不想說,因為那天中午回家吃午餐的時候,我才看到法院查封的封條,貼在我家大門上!
我一個小學生,無力對抗,人微言輕,一開始已經預告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,大人們都笑我,杞人憂天,不可能。
結果呢?小學生鄧振邦預測對了!
這些記憶出來的時候,我在老家禪定中。
釋蓮耶上師只能趕快安慰那個小鄧振邦,並且跟他說,你已經長大,後來靠自己拿到碩士、博士,也在企業界闖出「衛南陽」首席顧問的名號,更是出版了十九本企管書籍,「你做得很好了,這件事不應該成為困擾,而是你往上奮鬥的火箭。成年後你的一飛沖天,就依靠這種與生俱來的洞察力,讓你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將來。」
有這種「見人所不能見」、「對手下一步,自己可以想得出十步」的策略規劃能力,日後博士班選方向時,果然最適合念「策略管理組」。當然這是後話了。
我要說的是,如果反對、生氣一件事情有用,那就可以去反對、生氣;如果反對、生氣沒用,那又何必反對生氣呢?就像前面提到,長輩大人的事情,我反對有用嗎?沒用,那就不需要表達意見;現在也是,長輩的事情就讓長輩去參與,我一個小小後輩,沒人問我,又何必讓長輩斥責「多此一舉」呢?就算有人問我看法,牽涉長輩,我也不該參與,因為長輩自己開心就好(我多什麼事情呢?)
如果我跳下去參與,還是改變不了,那就不跳了。因為沒有意義。
沒意義的事情就別做了吧!
人生到現在,年紀也過半百了,許多該看到、不該看到、該知道、不該知道的種種事情,也都略懂略懂,然後呢?那些事情都不是我的生活範圍內的事情,我生活範圍的事情,就是基本的吃飯喝水睡覺,還有,禪修。
如此而已。
反正大家都是凡人眾生,會做什麼,會想什麼,會說什麼,我的答案就是「會意外嗎?」
既然不會意外,那就不需要有什麼情緒,可以清醒地看著這些人們,然後就沒有了。
就好比生老病死,人皆有之,意外嗎?不會,那就可以清醒了。
不需多做,也沒什麼好做。
只剩下吃飯喝水睡覺,還有禪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