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本來說數字不重要了,還是忍不住提出警示……
唉,大家繼續努力,精進修行吧!
*******************
有人問我,新聞也好,感受也好,都提到了現在(四月底)已經疫情趨緩,許多原本嚴重的國家都開始考慮放鬆管制,或者,解除封城與活動限制。
世界要怎麼運行,順其自然,自有該擔當的人去做。我只想問:「真的趨緩了嗎?」先聲明,我沒有認為趨緩或維持或嚴重。
從自己過去四個月在臉書上的貼文來看,整個瘟疫的大趨勢。三月十二日我在臉書上貼文:「修完子夜時分的法,看到這個訊息。終於願意承認全球大流行嗎?完全一模一樣(的徵兆),一切等著看,OOOOOOOO?」
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承認新冠肺炎已經全球大流行,是在三月12日,今天是四月三十日凌晨,也不過48天前。48天前宣布「全球大流行」,現在就趨緩?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說已經趨緩,反而警告不能放鬆,疫情還在嚴峻中。
「疫情依舊嚴峻」這樣的態度才是此刻應該的。
有人問我,有沒有方便判斷的標準呢?四月二十日白天在臉書寫:「過了第一組數字215萬、10萬、百分之六以後,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,卻不是衰退階段。下一步是什麼?他們應該也有許多考慮,相信有些想法正在醞釀中⋯⋯」晚上補一句話:「晚上發現,多少人數已經全然不重要了。真應驗了那句話: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。天災好救,人禍難……」
臉書當日記,可以寫即時的看法,這一點真的不錯,就在這篇貼文的一週,四月28日我補上底下的回應給自己:
*******************
從統計數字來看,0-一百萬用了四個月,一百萬-兩百萬用了14天,兩百萬-三百萬用了13天。
耗費時間上差不多,少了一天的差異不是很明顯。
數字多少不重要,那麼,重要的是什麼?
*******************
這段文字有另外的意義,在這裡先當作判斷依據。也就是說累計第一百萬個確診病例,需要四個月(從去年十二月一日起算四個月,如果是一月一日起算就是三個月,不過打底階段不重要)。累計第二百萬個確診病例,從四月一日到四月十四日,用了兩個星期、十四天。如果一百萬個病例需要14天,一天需要新增71428.5714個案例,用比較容易記住的方式,就算一天需要71500個案例。只要每一天平均案例是這樣的數字,兩個星期就可以累積一百萬個案例。
這是第二個一百萬案例累積出來的數字。我知道這個數字最具有對比效果,所以拿這個來做基準數字。
到了要累積第三個一百萬時,則是在四月二十七日達成,就是上段文字「用了十三天」,提早一天的差異,我認為無關宏旨。
只要平均每天確診案例多於71500,或者少於這個數字,就可以判斷比較快或比較慢,當然是跟一百萬到兩百萬所累積速度來比較,也就是四月一日到十四日這段期間做比較。
瘟神很有趣,兩個星期累積一百萬個案例,讓我們容易記,開個玩笑,難道他們怕我們腦袋有問題,記不住嗎?還是這只是瘟神的遊戲?他們並沒有認真比賽,游刃有餘?
回到一開始的圖片,這是我在四月三十日凌晨兩點左右的截圖。我記錄平均每天多少案例,通常是子時,不過差一個小時,應該也可以。換句話說,四月27日已經第三百萬個案例達成,到今天才兩天,新增了191859個案例,平均一天多了95929.5個案例,比起71500是多了,快了,還是少了慢了?
這個判斷大家可以放在心中。
從兩天來論斷兩週,有點不妥。比較的基準是十四天,就應該等十四天,比較基準是一百萬(100萬-200萬),就應該等到三百萬出現再來比較(200萬-300萬)。不過,比較的是兩百萬出現時候的每天平均值(71500),就可以拿這兩天的平均值(95929.5)來對比,僅此而已。
因為,影響一天兩天的數字變動的來源很多,如果要詳細列舉也說不完,我只是把這個「一天多兩萬」的現象放心中,假如一直到五月十四日前後還是這樣,那就要注意,因為四百萬會提早出現,只需要10.4天就達標。
從四個月縮短十四天,然後十三天、十天半,這樣叫做趨緩還是嚴峻?
另一個比對的基準,就是圖片中有四排國家名稱,過去累積最快的就是第一排,還有一部分第二排的前段班。最近他們的確累積的比平均值慢一些。然而,他們數字還在緩慢增加,全世界快速增加的原因是,第二排以後的國家開始出現更多的確診病例。
因此,第一排國家的數字累積的慢了些,但是第二排、第三排、第四排變得更快,才導致全世界平均數字的增加。(這四排另有意義,日後有緣再說)
當然有很多原因造成這樣的變動,比如試劑的產量與配送(準確性)等,我也不一一列舉,也列舉不完,加上有時間落差,我又不是瘟神,只能默默的關注著。
當我發現十四天一百萬,而且是從四月一日到十四日,出現第二個一百萬,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,這場瘟神的遊戲,從頭到現在他們還在等,等著世人,等著教化,等著棄惡從善。
趨緩與否,大家自行判斷,因為趨緩接下來,就是經濟活動的解封,那是下一篇我要寫的內容。
我不覺得瘟神的示警,是在愚弄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