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未少過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上圖是新版法本在正行中對數息觀的描述,所以,觀察自己的呼吸,本來就是真佛密法中的一環。
********************

這幾天因為治療,可能引發心臟不適,我還是持續修禪定。

突然想起,從2007年5月20日晚上自殺、隔天5月21日清晨被師尊從地獄門口背回來,一個月後的六月底,在師尊年輕畫像「玄鶴道長」前發願跟隨他修行,一直到現在,即將十六年了。

這段歲月中,自己歷經很多,從企管博士、大學教授,變成現在的出家人,大願學會從無到有,從付租金到付貸款,哪怕重病麻醉開刀,或者副作用後遺症養病,對於修行就是從未少過。

可能受到健康影響,我們密宗三種修行法門之一的火供少了一點。但是,持咒沒少,禪定更是日夜不懈。

因為禪定是解脫法門,任何凡夫想成就菩薩與佛果,這條路都是必經的。

沒有不用修禪定的道路,只不過,禪定並不侷限在「坐禪」。

任何時間,不拘地點,也不區別形式,吃喝拉撒、行住坐臥,都是禪定,都可以修禪定。

就像有人問我,怎麼修法才會相應?我一直都是這樣說:「禪定」。

寫出來的內容亦是,從最早天空部落格「持靜者」開始,到現在這裡,都是一樣。

以外法來說,前行與後行都要做,只不過,金剛心菩薩、根本上師、八大本尊,哪一位不修禪定?法本正行都在強調禪定,入我觀、我入觀、九節佛風(也有人說九接佛風,都一樣)、數息觀是最基本;其他嗡字觀、阿字觀、吽字觀、月輪觀、寶瓶氣、拙火定、明點無漏等,甚至五色佛光法、安奉五佛五金剛等,哪一個不是禪定的門道?或者說,哪一個不需要修禪定?都要,而且後面只有更多,沒有更少。

甚至,在淨穢一味之後,還要在紅塵中禪修體會種種,沒有修的形式與本體,更沒有修的方法。

那麼,當年在修外法階段,我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,就是先把身心安頓,讓念頭先平靜下來(把心安靜下來),靜靜的坐著,調節呼吸。

直到身心都穩定了,才開始「在意念當中」去修「儀軌」。

換句話說,從外人來看,我是坐著不動的姿勢。其實,我的腦海中,就是從法本儀軌的第一句開始。先唸誦祈請蓮生活佛加持文、根本上師心咒七遍,然後開始清淨咒等步驟。

外表看似什麼都沒做,其實腦海中都做完持咒、手印、觀想等全部。

慢慢訓練後,直到一切都不會唸出聲音,儘量不動嘴,手印是觀想在腦海中(印在心裡)。

後來,師尊希望我一切都在心輪內完成,就不是在腦海的思維中修,而是在光明心中。

但是,開始的時候,我的確是從唸出聲音開始,後面才轉而在心中默念。

(這是自修。同修時還是要跟著大家一起唸出聲音,同修不一樣)

舉個例子,百字明咒就是在心輪中念誦的,根本上師心咒也是,阿彌陀佛心咒、喜金剛心咒、忿怒蓮師心咒等都是這樣,沒有出聲,純粹意念、心輪的持咒。但是,開始還是唸出來,直到自然而然的轉變。

(很多咒不能唸出來的,不過那是後面的事情)

所以有至少三個階段要訓練,唸出聲音、看得到手印,變成在腦海中唸,也在腦海中結印,再變成心輪中光明心。

(後面還有,這三階很重要)

咒,可以這樣修;儀軌,可以這樣修。

外法的一切都在安靜的狀態下,按部就班的念誦。日後,還會一開始就在三摩地中,在三摩地中念誦結印與觀想,修完一次外法。

就算在這過程中,忘掉了咒、儀軌,沒了修法的自己,進入濛濛渺渺,那很好啊,真的很好。

就這樣做,一直到自然想起或醒來,再從剛才忘掉的地方接著做。

如果真的想不起來,那就從頭開始。

如果從頭開始,又一次濛濛渺渺,很好,等到自然醒來再接續做。

如果第三次還是這樣,那更好,就這樣繼續。

暫時的目的是禪定。

第二個暫時的目的是般若,生起本有的智慧,最後要見證原來我也有佛性,不是經書上說,不是根本上師說,而是真的有。

之後該怎麼做,自然就知道,現在知道都是多餘。

這也就是當年曾經在「持靜者」網誌上提過,有時修一次法就很久很久的原因,因為不管一次兩次三次,都是念祈請蓮生活佛加持文就濛濛渺渺。

唯一需要注意的,就是要設定鬧鐘(聲音不能太大,足以提醒即可,以免驚嚇)。

因為,那時候的我還在當教授,有不少教學工作要完成,不能一修就是七八個小時以上。

在家居士還是不能造成別人問題,畢竟是大乘菩薩道…

(曾經修禪定修到忘了去上課,這樣不好)

(出家沙門也不可以,這是經驗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