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圖片來自網路,一輪漂亮的新月、月牙…
********************
佛經有一個專業名詞,叫做「修安那般那念」,拆解起來,就是「修」、「安那」、「般那」、「念」。
修,就是修習、修持。
安那,就是持來,氣息進入身體,也可以是「入息」。
般那,就是持去,氣息離開身體,也就是說「出息」。
念,就是念、覺知,也是「念住」的「念」,修四念住的念。
幾個名詞結合起來,就是修入息、出息、念住。
仔細思維,修什麼先,什麼後?整個名詞組已經列出。
先修的是,入息與出息;後修的是,念住。
也可以解讀成,藉著修持入息與出息,然後修念住。
在佛經裡,結合「先後」這兩組,還有個名詞,「繫念善學」。
先修得好,並且熟練,再來修後面的。
又可以說,先把入息出息修得熟練之後,再藉著入息出息的修煉,去修(四)念住(或四念處)。
在「雜阿含經」中,修入息出息,「覺知」一切心念的變化與解脫,就可以再加上「觀察」。
觀察什麼?觀察無常、斷、無欲、滅入息、滅出息。
還可以觀察「身念處」、「受念處」、「心念處」、「法念處」。
專注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態,感官狀態,讓心念集中專注,達到大腦念頭的安靜(世界突然安靜下來),觀察無常、離貪、滅、捨離,進而超越對身體生命的執著。
持續修持入息與出息,久而久之,專注熟練這個過程,可以圓滿四念住的修行(觀察)。
當然,這個入息出息的修煉,久而久之,專注熟練這個過程,還可以圓滿「苦集滅道」,更可以圓滿「十二因緣」的觀察。
久而久之,專注熟練,這八個字很重要。
因為「定」、「止」(奢摩他)就從此產生了。
有定,就可以加上「觀察」,也就是「觀」、「毗婆奢那」。
從入息出息的呼吸開始,可以達到「止」、「觀」都圓滿。
也就是禪定、入三摩地,都可以從入息出息的訓練開始。
再回到「修安那般那念」這個名詞,意義就是「入出息觀」、「入出息念」。
也就是「數息觀」。
是一種透過觀察呼吸的禪修方法。
什麼是數息觀?「入息出息的觀察」就是數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