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追求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又是連續兩天去醫院,這就是人生
圖片來自網路,天文望遠鏡才看到的美麗的星空
*****************

曾有人問我,訓練呼吸這麼重要嗎?

像我病了這麼久,如果沒有訓練呼吸,可能早就死了。可能病死,也可能憂鬱致死。

不只是修呼吸帶來的喜悅,不祇有與三根本合一的喜悅。

瑜伽是一。

那是自然的。

好好呼吸,能讓人身心健康。

訓練呼吸,可以站立,可以坐椅,可以臥躺,可以行路。

在任何時刻,我們都在呼吸著,所以,理論上,我們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訓練呼吸。

理論是這樣,實際還需要一點努力,而且時間上有落差。

努力,開始的時候需要刻意去做。

落差,開始的時候做不到任何時刻的訓練。

初期需要端坐在蒲團上,姿勢上有所要求。

訓練的時間久了,自然可以不刻意,專業名詞是「無造作」。

同樣,氣、脈、kundalini通暢,中脈已通,梵穴已開,熟知並深入各種心印與身印,恆在三摩地中,這樣的修者做得到任何時刻的修煉。

如果是這樣的修者,肯定不會追求世俗。

歷史上孔子對顏回的看法,應是華人比較熟悉的評論,正好解釋不會追求世俗的狀態:「一簞食、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

而且,這樣的修者肯定守誓(Samaya)。

這部分複雜了些,就不解釋。

不過,「一簞食、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」這句話是講「窮」,「達」呢?

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是說明讀書人的志向,修者類似但不一樣。

這裡的「窮」不只是「窮困」,「達」更不是富有。這裡的「窮」指不得志,遇上人生的逆境;而 「達」,則是得意,或處於順境。

以現代的話來說,路走不通就先顧好自已,路走得通也可以幫助他人。

放在修行上,談不上先顧好自己再來幫助他人,畢竟菩薩道是「從此沒有自己,只有眾生」,這是根本上師每次傳授在家菩薩戒都會說的話。

一句簡單的話語,就涵蓋了「菩薩在做什麼」。

路通不通,根本不重要。

修者的生活,就是不去謀求自己,與世俗人士剛好相反。

世俗人士就是為了自己,為了親人,甚至為了後代子孫。

賺錢也好,權勢也罷,還不就是為了家庭與家族的繁榮昌盛嗎?

想盡辦法聚攏財貨,竭盡能力掌握大權,多少人夢想「醉臥美人膝,醒掌天下權」,還是兩個字。

「名利而已」,這是古代大德看著江中過盡千帆,所得到的註解。

修者明白了「此非所欲」,這就是世俗,自己不追求,別人去追求,也不會奇怪。

自修自得而已。

換另一句,自作自受而已。

這兩句不是一樣的嗎?

為了錢,為了地位、權勢,強求不是自己的,殫精竭慮幾十年,肉身終歸消亡。

不追求才不會痛苦,痛苦來自煩惱,古代婆羅多瑜伽修者也好,現代佛教顯密修者也罷,都是學習如何擺脫煩惱習氣的牽絆,讓自己從此得真正的自在。

觀察了許多世俗現象,就是這樣,不意外,但也不追求。

還記得師尊當年指導我,「當你沒有想從別人口袋中得到什麼,問事就會準」,同樣的,「當你沒有想從世俗得到什麼,修行才有進步」。

師說,緣來不拒,緣去不留。

這就是一個道理,不追求而已。

我,全職修行,沒有後代子孫,更好,無需追求,也無需求可追求。

成佛或佛果,不追求。

看熱鬧還是門道,呵呵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