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分類:

大願學會的展望

任何以大願學會為主角的文章均歸納在此

又進一步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等了六個月,終於到這一步了…
還沒結束
*********************

現在,已經完成了一樓A區(原本的紅地毯區)的打蠟保養。

原本的紅地毯,在打掉爆裂的地磚時,已經請人切除並且丟棄了。

廠商跟李師兄說,需要空置幾天,讓這些打蠟保養的藥劑穩定凝固,才能再把B區(白區)的壇城與佛像、法器再搬回來。

所以,預計下週來搬動最後一次,應該不是問題。

照先前文章所言,只要沒有再造成破損,這是最後一次打蠟保養,下週的搬動也是最後一次的搬動。

(日後的打蠟就只能在沒有遮蔽的區域,除非搬空,不會全面完整的打蠟保養了)

大家從照片可以看出,沒有打蠟保養之前,塑膠地板是黯淡無光的,經過打蠟保養,真的可以說是光可鑑人。

差異還真的蠻大的。

這次特別再加厚,多點保護層,避免接下來搬動造成新的損傷。

同時,也可以延長使用時效。

就連師尊法桌法座底下的底座,我們也一併打蠟保養完成。

一樣的光可鑑人!

現在就剩下最後一步,與專業人士一起,把所有的壇城佛像重新擺放安奉。

很快,很快,距離最後一步又前進了一點。

不過,還沒結束,仍須努力。

人生就是這樣,一天天過,一步步走,只要去做,工作也好,修行也好,一定可以走出那最後一步。

寫到這裡,想起師尊所倡導的「一日一修」。

對啊,每天都去修習,不疾不徐,不緩不急,就這樣去做,總有一天,必然見到成果。

最後的二加一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修繕的最後二加一:打蠟保養與最後搬動、清潔佛像壇城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最近剛忙完老家的整理,做完我能做的部分,剩下交給專業人士。

我們已經完成了B區,也就是白色地磚部分,但在過程中,發現紅色地磚的A區有些搬動造成的破損,必須進行「再度修繕」,事情發生了,就是面對,解決問題。

本文的一開始照片,就是現在再度修繕紅色地磚的A區,已經把一切都搬到白色地磚的B區。

「再度修繕」發生之前,應該是上面這張照片所示,空出白色區域,先做完這區的打蠟保養。

至於大願學會的修繕進度,有幾件事情說明:

一、疫情。這是最大的原因,配合廠商有人感染,工作就要延後;廠商不是只做大願學會的工程,假如他們的客戶有人染疫,過去半年裡,一樣要隔離,客戶委託廠商的工程進度也會延宕。有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,一旦某個環節延誤,自然影響其他環節,前工程(上游、上一手)耽誤了進度,後工程(下游、下一手)自然順延。現在只能等,希望相關人士不被疫情影響。

二、我們的時間沒有問題,修繕進度的監工者是工作人員李師兄,法師主辦行政與付款,我則是為大願學會去溝通廠商的想法。即使六月九日媽媽過世,超度修法的法事不會影響修繕。常常是我先在大願學會跟廠商與李師兄溝通工程,討論無誤後回去為媽媽修法;或者先回去修法,再回來看著工程。所以,我都跟李師兄說,工程時間只要你沒問題,我就配合。

三、老家的整理才是被我的健康拖累的,本來年初為了籌媽媽的安養院費用,二月就準備整理好賣掉,希望老家能撐起媽媽十年的安養院經費。可是我的健康情況不穩定,沒法按照預定想法去整理,才一直拖延到媽媽六月九日過世,仍然無法處理。直到最近十一月,實在沒辦法再等,剛好發生A區紅色地磚需要「再度修繕」,我才利用工程的空檔,回去嘉義找地方住,一邊整理,一邊找專業人士協助。整理中受傷或生病,只耽誤老家,不耽誤大願學會,沒有影響。以私廢公,不是我的風格。

四、一開始大概估計修繕時間至少需要六個月以上,如果加上疫情,那就很難算,只能盡力而為。在馮師兄的安排下,初期進度正常,後來疫情嚴重,我們開始受到影響。修繕過程中,又出現在搬動時產生的破損,那就是由修繕中延伸的A區紅色地磚「再度修繕」。一直到最近,把地磚再度修繕完成,在下一個廠商可以進來「最後打蠟保養」之前,如下圖所示,我們還在細部修正,現在就等「最後打蠟保養」與「最後搬動」。

五、現在還有「二加一」的工作,完成後就恢復開放了。這個「二」就是「最後打蠟保養」與「最後搬動」,「加一」就是「清潔佛像壇城」。「二」必須配合廠商時間,而且疫情影響很大;都做完後,屆時要拜託師兄師姐來幫忙「加一」的清潔佛像與壇城。「二加一」之後,就可以擇期重新開放與同修。只是到時候,如果政府沒有放寬防疫規定,進入室內還是要先消毒雙手與戴口罩。

六、關於修繕的經費,目前透支大概十萬多元,過去沒有向大家求助,是因為我考慮兩個原因。第一是其他道場更重要,尤其是「大義雷藏寺」建寺辛苦,大願學會跟我已經沒辦法幫忙,希望大家多支持南台灣第一家的「大義雷藏寺」籌款建寺。第二是本來以為今年五月可以趕快整理好老家然後賣掉,屆時費用不夠,那麼我就可以用母親的名義,贊助這筆經費給大願學會,為她祈福。可是,我的健康沒有影響大願學會修繕,卻影響了從台南回去嘉義、整理老家的時間,直到十一月底才完成,交給專業人士收尾。因此,這筆經費一直掛著,現在道場環境不整齊,我也不能舉行護摩籌集經費(規矩就是如此)。現在只能等。

七、有些新增工程,不是地磚修繕再衍生的部分,而是在修繕過程中,我們發現有些地方(可能是其他樓層)需要新增工程,十月初我們就決定先放棄不影響將來開門營運與同修的工程,要做以後再做。暫時做不了的原因,一方面是廠商的問題,一方面是經費的問題,這兩個問題都如上,不再贅述。會影響開門與同修的,就把握修繕地磚的空檔來做,例如修繕清潔一二樓的冷氣(在台南,同修一定要開冷氣,不然受不了)。

八、今年以大願學會為推薦並考取的助教有兩位,分別是現在的工作人員李師兄,以及同修陳師姐,所以開門營運與問事、帶同修等法務推動上,人力上沒有問題,一切就等「二加一」的工作完成,便可以視疫情變化,回到「新冠疫情」之前的運作。

九、很多事情都是急不得,也不能急,事情來臨,就去處理,能做就做,不能做就算了,有多少錢做多少事。就像這次媽媽過世,喪葬費用總共花了33萬,扣除購買台灣雷藏寺西方境的塔位(15萬),喪事是17萬,由媽媽的姐姐姐夫(我的阿姨姨丈)、我的大姐姐夫還有我去負擔,尤其要感謝阿姨姨丈,他們負擔最多。我們一切從簡,也沒有公告訃聞、白包,就是我們親人去做,法事我來,能省則省,不須鋪張。活著的時候做不到的事情,更不必在死後去為亡者做,應該做一些對亡者真正有幫助的事情。

我想寫的就是以上這些,希望十二月中旬以後,能夠順利請大家來幫忙,整理清潔佛像與壇城,這也是每年過年前要做的「清囤」。修繕完成已經是農曆年底,2023年1月22日就是農曆新年,我們整理清潔的預定時間剛好銜接。

整修繼續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就等我感染發燒的狀況解除後,繼續整修…
*******************

這次大願學會一樓地板整修還在進行中,最主要的外部廠商工作已經完成。

現在是地板舖完,在使用之前,需要先打蠟保養。

同時,牆壁上有些該調整的,比如新增掛唐卡佛畫的畫軌,也在進行中。

一個已經使用超過十年的房子,好不容易整修一次,做得更細緻一些,讓這次的整修可以更耐用耐久。

最近停工,是有原因的。

原本就是按照進度去做,最近遇到我發燒,臨時先停。

我想專注地投入整修,三個多月前媽媽過世,我也只能先處理後事。

這次生病急不得,不管什麼感染,凡事小心一點,只能等我恢復後繼續。

現在的環境至少流行兩種主要的病毒,流感跟新冠,這兩種都有不同的譜系,分化出許多種類。

不確定哪裡有病毒,只要廠商進來,我們都要酒精消毒。

太多不確定的因素,我們人手不夠,務必小心。

前陣子廠商把畫軌裝好,牆上的唐卡佛畫,終於不用掛在便利掛鉤上。

再怎麼黏的便利掛鉤,時間過去,總會掉落,不小心砸壞,唐卡畫作很可惜,壇城佛像供具一樣可惜。

既然要掛畫軌,乾脆三層樓都釘上去,也是一種經驗。

接下來為了地板的打蠟保養,把A區跟B區互相搬動,跟打掉重鋪一樣,分區輪流進行。

不可能去外面租用倉庫,只要把壇城佛像供具搬離開,就有損壞的風險,這樣不好。

剩下的選項,只有在內部自己分區輪流施工。

還是步步為營的做,沒什麼好煩惱。

何況,現在台灣每天那麼多病人,就趁此趕緊整修,等疫情趨緩,自然可以開放禮佛同修。

任何意外的情況,也不需意外,這就是人生。

持續做下去,自然可成。

有人說,你的人生不就變得很無趣嗎?

這就是人生啊,生老病死,沒有人擁有永遠的生命,不是嗎?

我出家前已經過得很有味道了,現在這樣平淡,也是一種滋味。

任憑帝王將相,也是轉頭空啊!

2022整修系列之9:看見曙光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耐心護持
地板的問題解決,主問題已經好了。
還有一些收尾的地方要補強修飾…
種種意想不到的支出,需要大家再幫幫忙,踴躍捐輸啊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今年初師尊對2022年的預言字,曙光的「曙」,此時此刻,用在大願學會一樓地磚修繕工程,也是恰到好處。

除了第一階段的紅區地磚鋪好了,牆面補漆完畢,現在,第二階段的白區地磚也鋪好了。

只是,還有一些後續尾巴沒收好。

例如地磚與牆面的九十度角,需要「收邊」;各個柱子與牆面需要補土補漆;有幾座壇城需要換成金漆等。

李師兄建議要買一些墊板,放在壇城桌上,可以保護金身與壇城桌之間,不會那麼容易磨損剛漆好的金漆。

另外,在搬動還放在紅區的各種大型金剛杵、佛像等,要改用一些工具來搬動,例如底座加上滑輪等。

同樣的,即使是高度耐磨係數的地磚,還是要先塗幾層的水蠟,至少加上一些保護作用。

這些大件物品的搬動,的確要多小心,就算已經很注意,仍不可免的,在地磚上留下痕跡,看著這些痕跡,我們一陣頭痛,還沒啟用就有這些痕跡。這些拖行的痕跡,有的是施工時候,工班人員沒從鋁梯上頭下來,而是雙腳夾著鋁梯橫移,那個鋁梯足部的摩擦,都會留下一絲痕跡,更別說大型重型法器的移動了。

有的是上面運載物資的推車,因為車輪的髒污,在移動時,留在了白色的地磚上,造成拖行的痕跡。

希望以後開放禮佛同修,甚至參加護摩、法會、問事,我們大家能夠愛惜這樣的公共道場,一起來維護地板的穩定與安全。

其實會這種顧慮,讓我先倒敘一下,回到前幾個步驟,看看中間工期施工的辛苦。

這是第二階段打除白色地磚所做的紀錄,光是看圖想像的,就可以知道那時候一定全部都是粉塵煙霧,施工的工班人員施作半個多小時,就被迫離開到門外去呼吸新鮮空氣。

打除的過程,什麼形狀的破裂碎屑都會飛來飛去,加上房屋後段沒有通風,如果不放風扇,更是沒幾十分鐘就汗流浹背,不停喝水、補充電解質,不然我們在旁監工都要中暑了,何況付出體力實際施工的工班人員呢?

打完這些地磚,還要裝袋拿到外面,放在眾多建材廢棄物裡面,等到全部做完,馮師兄才一次載運,因為現在處理營建廢棄物的處理費用實在太貴了,他希望幫大願學會省錢省事省麻煩。

即使有這麼多人幫忙,我們可以動用的整修經費仍然不夠,在現在的一二樓環境裡,我覺得仍然不適合舉行護摩來籌款,至少要等許多「類工地」的物品都撤了,才能開始準備護摩。

大願學會整修地板期間,遇到我媽媽過世,我也沒有在這「類工地」的場域為它舉行超渡護摩(不莊嚴、不恰當)。

跟第一梯次的紅區一樣,打除地磚後,就開始抹平,包括水泥、防水材料,甚至石膏,需要超過五道程序,一遍又一遍地塗抹均勻,每一次塗抹材料上去,就需要休息兩三天,讓這些材料可以更密切的結合,然後再觀察是否真的乾了,就安排下一道材料的塗抹。

如果還沒乾,就像上圖,我們在樓梯與鋪好的第一區紅區之間,以鋁梯架設一座臨時便橋,方便工作人員進出。

幾次下來,最後就是鋪設地磚前的最後一道,塗抹完畢,就會如下圖看起來很平整,不會有打除地磚後看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痕跡。

到了這個階段,就可以準備鋪設白色的地磚了。我們原本主要的蓮花童子壇城前面,就鋪設了紅地毯區,作為大家修法禪坐的區域。這次整修規劃時,我主張紅色還是紅色,白色還是白色。

紅色的地毯當然不要了,可是底下的地磚也不要了,那就直接從白色的石材,換成紅色的強化耐磨塑膠地磚,而且這個紅,接近我們法衣的藏紅色、暗紅色。

至於走道電梯前面原本白色的石材,這次打除後,顏色也找接近的白色,無法一樣也沒關係,主要能凸顯兩個區域的不同。

還有一個密法修持的秘密,我們在大願學會的紅白菩提上修法…

這是2013年落成開光前,根本上師就如此指示,我按照這個指示去安排了相關顏色,當時好像沒公開說過,只有少數人知道。

在紅區修法有其好處,在白區修法,亦有其利益。如果有人想在紅白交界處修法,當然也可以,至於有什麼利益,整修完畢之後,試一試就知道了。

至於現在這個階段,還有哪些工作要做?前面提過的補漆補土,地磚修邊修飾與牆面九十度角處,壇城桌上的墊板到貨,需要改金色的壇城都漆完,地板水蠟塗抹完畢,剩下就是把所有佛像法器的包裝拆了,再歸回定位。

接著也要請冷氣公司來檢修一樓的大型冷氣,效能如何,還有清洗室內室外機,修繕通風口,尤其整修地磚這段時間,有個通風口的格柵掉下來導致破損,這個也要請廠商來修繕。對了,萬一冷氣故障,還有維修要做。

上面提到的事情都差不多完成了,還有最後一件事情,還需要許多同門來幫忙,就是與我們一起清潔壇城、金身,然後,才能同修一座「上師相應法」,向蓮花童子祈禱,引領所有壇城的諸佛菩薩、金剛護法、空行諸天,一同從虛空中下降,回到大願學會,繼續弘揚真佛密法。

如此,今年的地磚整修就真的告一段落了。

真的看到了修繕完畢的「曙光」了…

對了,我們「類工地」的樣子,是這樣的……

很多施工用的物品,不至於亂放,但也不是很美觀,沒辦法,施工期間一切從簡,而且一切小心,避免在工地受傷。

2022整修系列之8:粉塵在裡面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用養生膠帶保護好已經完工的第一區紅區,接著是第二區的施工
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當第一區紅區的牆面開始補土油漆,第二區的打包搬運就排入整修進度。

有了一次經驗以後,這次判斷在包裝上可以減少,不過,養生膠帶必須重貼,特別是已經整修好的紅區,必須全部貼好,包得嚴嚴實實。

第一次的經驗讓我們知道,粉塵,真的是無孔不入。

我們以為包裝好了,打開的時候,粉塵在裡面。

我們以為養生膠帶銜接得很緊密,其實,稍有一絲縫隙,粉塵在裡面。

無處不在,無孔不入,一點都疏忽不得。

跟修行簡直一模一樣。

在使用鑿破機打除地板的時候,粉塵滿天飛。

在使用鎚鑽擊破地磚的時候,粉塵滿天飛。

在切割機切開地磚與牆面這個九十度角的時候,粉塵滿天飛。

就算工班拿著水泥袋,把所有的地磚破片放進去的時候,一樣粉塵到處飛。

我們在「工地」走來走去,也會帶著粉塵。

白天洗手、上廁所後洗手,還有晚上洗澡的時候,身體與衣物上也有粉塵。

第一區是這樣,第二區肯定是。

這次把做好的紅區的部分,全部都封好封滿,但是,我們也明白,當第二區做好,打開第一區肯定有粉塵。

因為我們把一樓樓梯口封好封滿,晚上上樓的時候,扶手上也是粉塵。

我摸了一下樓梯上去的二樓地板,一樣摸得到粉塵。

在一開始開會討論的時候,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了,粉塵,是無處不在的,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去防止,但是,有經驗的馮師兄、黃師姐都說,防不了。

就是一個盡人事、聽天命的態度,「盡力而為」。

這一點跟修行也是一樣。

每天修法,一日一修,也是盡人事。

至於未來的解脫,也是聽天命。

但是,現在不努力,不是一日一修,十年二十年後,一樣沒希望。

以前考大學,考碩士班,甚至考博士班,也是一樣的,不讀書,幾乎沒機會考上。

其實,就算拼命唸書,也不能保證「一定上榜」。

努力不一定有機會,不努力肯定沒機會。

看來,這個準則應該是這個世界的規律了。

無處不在的粉塵,不努力去防止,肯定整棟都是。

去努力防止了,也不一定能阻止粉塵。

不過可以看得到的是,養生膠帶表面的靜電,發揮一定的功用,吸引了粉塵這種輕小物體。

稍微透明的養生膠帶,變成了整片濛霧的樣子。

上面都是粉塵。

讓很多高科技業、航太工業工程師頭痛的靜電作用,讓我們少了許多在空氣中飛舞的粉塵。

這個世界真有趣。

2022整修系列之7:補土油漆之後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這是補土補漆階段,師傅在現場研究處理各種油漆瑕疵
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根據上一篇「按部就班」之後,A區的整修歷程,進入了最後收尾的「補土補漆」階段。在這同時,繼續與搬運公司商談B區的佛像法器包裝、原先隔離AB兩區的養生膠帶必需先拆;還有,搬運原本A區的法器佛像與桌椅;然後,將B區的壇城桌椅法器佛像整理妥當,與A區的一起,重新搬回A區紅地板區。最後,從分隔兩區柱子中,靠近A紅區那一面的方向,用養生膠帶進行從牆上到地板的全面包裝,務使接下來的工程,不致有大量的粉塵飄入紅區(盡力,但很難)。

上述的程序,A紅區的「補土補漆」是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個程序,可以在二區的前置作業同步進行。上方照片可以看出左前方柱子因為貼膠帶緣故,需要在進行下一輪B區地磚重鋪完成後補漆,遠方的牆壁屬於A區,已經在修繕。

我們第一回的A區施工時間比較長,因為初時遇到天天午後雷陣雨,後又遭逢今年的梅雨紛飛,使得相關工程需要乾燥數日,才能完工,進入下一個工序。現在比較好一點,開始B區施工以前,基本上台南就是一個字「熱」,熱得不得了,每天上午就超過攝氏三十二、三度,到下午甚至高達三十六度以上,環境的乾燥沒問題,只要施工人員跟大願李師兄記得補充水分與通風,應該不影響施工進度。

施工現場擺放兩台工業用電扇,不停地從三百公分蓮花童子兩旁,將內部的濕氣熱氣吹出門口,或將外部新鮮熱氣吹進屋內。雖然都是熱氣,只要造成室內循環,將一樓室內室外的空氣進行交換流通,有助於施工進度。也希望這麼熱的天氣裡,調度馮師兄、工班人員與監工李師兄,注意健康,免於中暑。

在A區鋪設紅地板的時候,油漆師傅們也開始準備材料,紅地板鋪設完畢後,乾燥幾日,他們就進場來了解狀況,該刮除的刮除,該拔除的就拔掉,該刮平的就刮平,然後細砂紙抹平,適當時機開始上新的室內漆。(根據法規必須是水性無毒的材料)

除了牆壁,還有正面的蓮花童子壇城,以及牆面下方的踢腳板需要補漆。這兩處比較單純,留待牆面工程停下等待乾燥的時候,空檔間來處理。不過,踢腳板要放在最後,先修牆角與地板的縫隙,以矽利康來填補。

踢腳板顏色只有一種,壇城顏色也只有一種金色漆,備料上屬於簡單處理的部分。

這個過程大概進行了兩天多,比起整平鋪水泥、防水所需要的時間少一些,防水這一段大概需要三個工作天。

現在A紅區幾乎是完工了,而我們也開始動手,讓廠商來整理搬運二區的佛像法器與供具、壇城桌等。然後,再把東西全搬回A紅區,拿起養生膠帶,把A紅區黏得嚴嚴實實的,盡可能地讓粉塵不容易飄去(還是很難)。同樣的,電梯間、樓梯間等也要封死,不然更多的粉塵將隨著氣流上升,飄到二樓、三樓,甚至四五樓以上,這不是不可能,而是非常有可以出現的(已經飄上樓了)。

包裝完畢之後,我們又要開始第二輪的打地磚了!

煙霧瀰漫、碎屑紛飛,重機械向下敲打、電動工具切割、刨除,所伴隨而來的巨大聲響噪音,還有整間灰矇矇的工地感,馮師兄說上師你們還是先退外面吧,裡面要戴特殊面具才能抵抗粉塵。

每一輪都有兩次粉塵滿天的時刻,打除地磚是一次,接著的防水也是一次,防水前需要先掃淨,碎屑可以掃,粉塵就只有飛揚了。

現在是第二次變成工地了…

不過地板也快「重生」了…

2022整修系列之6:按部就班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原本的紅地毯區,還是紅地板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這個時空裡,所有的事情都有個輕重緩急、先後順序,不論從相對性或絕對性,從時間性或重要性,都可以衡量出邏輯上的前後步驟。

什麼事情先做,什麼事情後做,總有個次第。

前面寫過,我們在開始今年地板整修之前,開會討論好幾次。

一開始規劃的時候,大家就各種可能情況,盡量想像,開放討論。

充分模擬之後,再來決定可行或不可行。

可行,就需要執行程序。

不可行,就需要替代方案,就是plan B。

我不是營建專業,沒有房屋修繕的經驗,可是,馮師兄、黃師姐是專業人士,他們有。

我們想要的目標效果,他們幫忙評估。

我們不知道的專業部分,他們提出建議;若需要更專業廠商加入,他們找廠商參加。

所以經過討論之後,得出了幾種可行方案,以及最順利完成與最不順利完成的兩種估計時程。

一開始以專業人士來看,最好的方案,就是全面清空,一次完工的方案。

討論到需要承租倉庫等不能掌握的變數,我們大家都同意,這個方案很困難,應該不可行。

然後,我們在各種可能性上加入限制條件,就是哪些不能掌握的變數,最後選了變數數量最少、影響最小的方案。

首先就是劃分區域,採取分區施工。先施工的A區,是原本的紅地毯區,後施工的是B區,包括走道、樓梯電梯前面,以及地藏壇城區域。

其次,我歸納這次整修的施工程序,如下依序執行:

1、包裝防塵,分區囤放。

2、劃定邊界,打除地磚。

3、分析底層,整地填平。

4、治理潮濕,多層防水。

5、選色製作,鋪設地磚。(選色可以提早,保留製作時間,等到防水完成,就可以鋪設了)

6、牆壁補土,各處補漆。

7、回歸定位,拆除包裝。(在第一階段則是,不拆A區佛像包裝,重貼B區防塵)

在實施的過程中,隨時檢討修正,彈性調整新舊作法,再開始接下來的步驟。

可以參考管理最基本的概念「PDCA」。

我們在規劃細節的時候,盡量考慮各種造成工程延誤的變數,包括天氣(晴雨颱風等)、排班進度等,甚至,地磚打開後,底層的情況,都會影響後續施工方式與進度,盡量控制那些可控變數,不可控變數就放心裡。

原則上,這次的修繕程序就是依循著上述七個步驟,如果有臨時狀況發生,隨時彈性調整。例如,冷氣出風口的隔板掉落,先試著修補,將洞口遮蓋,再聯繫相關廠商,詢問這些零組件的價格。

現在A區已經修繕完畢,B區就排上時程,準備先拆A區防塵,將原本包裝好的佛像法器,從B區搬回A區,再根據B區整修的情況,重貼防塵膠帶。

一開始修繕A區時,把A區的佛像法器包裝好,全部搬到B區存放。現在開始第二輪的施工,把前一輪做過的事情,另一個區域再做一次。

目前看起來,A區按照程序完工,B區應該也是這樣做。

當第一次A區整修程序確定可行,第二次B區複製第一次的程序就可以了。

至於門口進來的三百公分大白蓮花童子周邊區域,我設定為第三區,就是C區,最早發生地磚隆起的地方,就在這裡,已經修補過。全部打除重鋪工程需要考量理由更多更複雜,暫時先不動,一開始就完全包裝好,避免打除兩區地磚時,粉塵會漂入其中。

2022整修系列之5:A區接近完工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大願學會的地板繼續修繕中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在此A區即將完工的時刻,感謝馮師兄的調度,以及所有廠商的配合。

在開始的討論中,我們將大願學會一樓地板的整修分為三個區,A區是主壇城前面、原本的紅地毯區,B區是紅地毯旁邊的走道以及地藏壇城,C區則是一進門、三百公分蓮花童子前後左右。

C區暫時不施工,先做AB兩區,原先預估一個區域需要四到六個月(變數很多),兩個區域至少需要八九個月以上。

現在台灣在建築、修繕的相關行業,都有兩個共同變數,一個是人工缺乏(偏老化,人手不足),另一個是成本高漲(通膨、工資、材料缺少)。這就是我們在估計施工時,很難掌握的地方,加上要等原本地磚挖起來後,看到底下的情況,才能決定如何進行後續(大挖與填補等兩種施工方式的差異極大),因此,有了心理準備,一步步慢慢進行。

按照原定計畫,紅色的區域還是鋪設紅色,白色區域還是鋪設白色,只是現在不用大挖,可以保留底下的混凝土,只需要補強填補,以及多層防水施作,這樣就讓整個進度節省了至少兩個月以上。

同樣的,原本在紅地毯區,靠著壇城的地方,我們有一組師尊法座,既然要全面重鋪,法座底座原本是一起鋪著地毯,現在也要重做,跟新的地板一樣的材料,一樣的顏色。

底座施工完畢,先放旁邊。這裡原本是沙發茶几的交誼區,因為以前颱風造成三爺宮溪大漲,溪水外溢淹了進來,這些木頭傢俱曾經泡水,就趁這次施工修繕,淹水的傢俱就交給市政府清潔隊收走。

防水施作很多層以後,等到全乾了,就進入地板施工階段。這個程序建立以後,B區的進度也是一樣,還是要將佛像、壇城桌包裝搬動到紅地板區,再將紅地板區全部封起來,避免B區打除地磚過程中,產生的粉塵飄進來。

所以現在已經將紅地板全部鋪設完畢,這個區域最後一個動作,就是讓油漆廠商進入,把左邊牆面、蓮花童子壇城桌重新漆過。接著,就要開始B區的修繕進度了。

所有的工程,一步步來,按照原本計畫的程序,再配合實際情況,彈性的微幅調整,一切自然而然就做好了。

2022整修紀錄之4:幸好只是潮濕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幸好,只是濕氣重了些,不是地下水冒上地面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上圖就是馮師兄請工班使用電鑽在他認為有需要的地點,用力的鑽探下去,挖了個洞,直透水泥RC層。

果然,地磚掀起後,看得到更多徵象,大家才能圍著這些徵象開始討論,並且研究出適合的方法。

剛開始,水氣一直緩慢地向上冒出,有的地方看起來像是肉眼可見的水漬反光,有的地方開始暈染一片片、一塊塊的水痕區域。

馮師兄有豐富的經驗,看到就了解,把上面的地磚打開,水就從壓力大的地方排出,往壓力小的、壓力出口的地方滲透出來。

這時候要觀察的重點,在於這一波水氣潮濕出來了,後續呢?還有沒有持續供給濕氣呢?還是出來接觸空氣後,逐漸蒸發散逸在空氣中呢?放著吹風乾燥幾天後,大家又聚在一起,看現場討論該怎麼做。

至少看得出來,水氣潮濕已經幾乎消失。

我們研究了許久,也找了專業防水工程的廠商來到現場,觀察數日,大家得到的一致結論就是,應該還是雨水從四方牆壁落下後,沿著房屋的界線,滲透進入地底。受制於筏式基礎工法的限制,大部分已經被鎮壓在基礎層,如果再過幾天沒有下雨的時候,而且用了多支工業用風扇,通風良好,順利乾燥完成,那麼,底下這一個厚度超過十公分以上的水泥層就還有發揮效果,可以保留,不必重新挖起來,挖到RC層。

至於外牆還是要再做一次全面的防水處理,至少讓雨水可以匯集,容易掉落在外牆之外的土地。我們不能挖開沿著牆壁的土地,一直挖到地下筏式基礎的邊緣,去重做一次防水,那樣不是工程浩大的問題,而是旁邊地主不會同意這樣做。

那麼只能重新把外牆的防水再重做一次,而且用更厚實的工法,讓以後的雨水可以滑順的落入旁邊的土地,減少落入本棟建物的地基。

至於裡面,我們交由專業防水工程的師傅們決定,究竟是要刷上多少層,要用什麼樣的防水材料,才能達到我們的理想效果,就是不會再有新的水氣、濕氣,從地下冒出來,影響了後面要鋪設的地磚。

原本預計刷一天的工程,防水師傅們看了情況,覺得不保險,隔天再來加強,多刷兩輪。

防水做好也抹平之後,剛好可以作為這次地磚爆裂與修繕平整的對照,我就拍了這張照片。

我可不想修繕鋪好地磚,幾年之後,水氣上來,經過天寒地凍的寒流,以及熱到三十六度的高溫,讓這些水氣潮濕一直熱脹冷縮,多次多年下來,再度發生地磚爆炸的慘事。

希望這一次在各方協力合作之下,至少能使用個二、三十年,甚至更久年限以上。

(原本地磚才撐了十年不到啊!)

等防水乾了,就可以鋪設地磚。
(待續)

2022整修紀錄之3:濕氣啊…

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
感謝大家的護持
照片是拿掉一樓紅地毯後的「底部」,中間有不少深色痕跡,那就是溼氣…
********************

原本一樓壇城前面的紅地毯拿掉了,工班進場打掉了這個區域的地磚,相關建材廢棄物處理到外面,我們開始討論下一步。

要不要把這層厚厚的底部水泥層全部打掉呢?這是一開始開會討論的步驟,如果這一層估計十公分的水泥層不堪使用,必須全部打掉,整個工期會拖更久,甚至一個區域要做四個月,兩個區域就施作八個月。

馮師兄請工班打一個洞,直透RC層,這一段十公分以上的洞,他說看到了很多,也確定了這一層水泥層不用打掉,可以繼續使用。

不過,我們都注意到了,似乎過於潮濕。

這個潮濕問題由來已久。

上圖是其中一塊有明顯潮溼痕跡的地方,我們檢視的時候,遇到五月份的梅雨,那種連續下好幾天的雨水,濕氣是必然的,只是這是短暫現象還是真的有地下水脈?

水,到底哪來的?

大願學會的旁邊是高速公路與三爺公溪。很久很久以前,沒有高速公路的時候,這裡是溪流氾濫區,每年雨季颱風季都會溪水暴漲,淹沒兩岸,當然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。

而後,溪流改道更偏東一些,又偏東一些,這裡受到溪水氾濫的沖積,累積一層可以種植農作物的肥沃泥土,這個區域「虎尾寮」又是平地,就變成了沿著坡度、由西向東到三爺公溪開墾的農作稻田區。

再後來,高速公路興建,三爺公溪兩岸建起堤防,經常性的氾濫沒了,剩下宣洩不掉的超大雨量才有的積淹水,對於種植水稻的稻田來說,這沒什麼,於是這個區域越靠近高速公路、三爺公溪的平地,就在地下累積更多的地下水。

即使政府重劃後,本來的土地切割成四方形,土壤還是那些沒變。

本來就是富含水分的土壤,加上這幾天持續降雨,我們決定等一等,看看這些水痕會不會由底向上出來,慢慢消失,還是,不增不減?

幸好,在我們檢視、討論的時候,馮師兄發現水份減少了,那種潮濕的痕跡,數量逐漸減少,範圍逐漸變小,一段時間後,更是明顯。

大家都鬆了一口氣。

我們討論過建築工法,這些水氣應該是雨季帶來的,我們旁邊都是素地,雨水很自然從牆壁滑落,然後逐漸滲透到地下,才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底下向上發散。

觀察幾天後,更是證實這個假設。

最後決定,保留這層水泥層,多加一個步驟,請去年幫我們做防水工程的公司來看,這個區域要怎麼做防水工程。

我們希望打底打厚實一些,因為日後上面還要鋪設耐磨地板,使用年限更久遠。防水公司來看過,建議除了內部要做,外牆也要做。

這又是下一段的故事了…
(這段過程中,馮師兄與我有相仿的經歷,我的媽媽過世了,我們都同時經歷公私兩忙的過程)